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现场审核清单(依据GB/T 29490 - 2023)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现场审核清单(依据GB/T 29490 - 2023)
一、企业环境
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企业是否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涵盖法律、技术、市场、竞争等知识产权相关因素?有无形成成文信息?
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是否识别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相关方(如客户、合作伙伴、监管机构等)?是否确定了他们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和期望,并形成记录?
二、领导作用
1. 领导作用和承诺: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了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是否提供了资源支持,并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无相关决策记录?
2. 知识产权方针:方针是否符合企业战略方向,是否体现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的承诺?是否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沟通?
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有无文件化的职责说明?相关人员是否清楚自己的职责?
三、策划
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是否识别了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风险和机遇(如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技术创新机遇等)?是否制定了应对措施,并形成文件?
2. 知识产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知识产权目标是否可测量、与方针一致且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是否制定了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时间表?有无定期监控和更新目标的机制?
四、支持
1. 资源: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支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否有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和经费预算?
2. 能力: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的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有培训、考核和能力评价记录?
3. 意识:企业员工是否了解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是否知晓自身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有无开展知识产权意识培训的记录?
4. 沟通:企业内部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知识产权沟通机制?是否与外部相关方进行知识产权信息交流?有无沟通记录?
5. 成文信息: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和记录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文件的起草、审批、发布、变更等流程是否规范?记录是否完整、可追溯?
五、运行
1. 运行策划和控制:是否对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进行了策划和控制?有无相关的流程文件和操作指南?
2. 知识产权基础管理
- 获取:是否制定了知识产权获取计划?获取知识产权时是否进行了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有无获取知识产权的审批记录?
- 维护:是否建立了知识产权分类管理档案?是否及时办理知识产权的续展、变更等维护手续?有无维护记录和费用支出记录?
- 运用:是否积极促进知识产权的实施和运用(如专利实施许可、商标授权使用等)?是否对知识产权运用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有无运用和评估记录?
- 保护:是否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如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有无侵权预警和应对措施的记录?
3. 知识产权合规管理
- 合规义务识别:是否识别了适用于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其他合规要求?有无合规义务清单?
- 合规风险评估:是否对知识产权合规风险进行了评估?是否制定了风险应对措施?有无评估和应对记录?
- 合规运行控制: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是否遵守知识产权合规要求?有无违规行为的监测和处理机制?
六、绩效评价
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是否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绩效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有无分析报告和改进建议?
2. 内部审核:是否定期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审核计划、检查表、审核报告等资料是否完整?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及时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
3. 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是否定期进行管理评审?评审输入是否充分,包括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内部审核结果、合规性评价结果等?评审输出是否有改进措施和资源需求,并得到有效落实?
七、改进
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对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符合项,是否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是否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有无不符合项处理记录?
2. 持续改进:企业是否建立了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机制?是否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有无持续改进的案例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