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认可收费新规则解读(2025年7月30日实施)
CNAS认可收费新规则解读(2025年7月30日实施)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近期发布新版《认证机构认可收费管理规则》(CNAS-RC04:202X),该规则将于2025年7月30日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旨在优化收费结构、提升评审科学性,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以下从规则调整背景、核心变化、具体影响及企业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规则修订背景与目标
CNAS作为国家认可机构,其收费规则直接关系到认证机构的运营成本和行业生态。此次修订基于以下背景:
1. 国际惯例对标:调整评审人日数核算方法,参考国际同行标准,提升认可结果国际互认性。
2. 行业需求响应:针对多领域认证、新兴业务(如绿色认证、服务认证)的复杂性,优化收费模式,减少企业负担。
3. 透明化与规范化:明确收费原则与用途,避免模糊收费项,增强企业预算可控性。
二、核心规则调整内容
1. 收费项目与标准细化
新规则将收费项目明确划分为四类:申请费、评审费、审定与注册费、年金,并调整部分费用标准:
申请费:500元(初次申请或扩项时缴纳,不予退还);
评审费:按“人·日”计算,基准为2400元/人日,具体人日数根据认证领域、业务范围复杂度等动态调整;
审定与注册费:600元(含证书工本费);
年金:按年度收取,具体比例根据认证机构业务规模核定。
2. 评审人日数核算方法优化
修订后的核算方法更注重科学性与灵活性:
产品认证:根据“业务范围类型数”“产品/服务类别数”及“认证标准数”综合计算人日数,避免单一维度导致的费用偏差;
多领域结合评审:明确跨领域认证的评审人日数可合并计算,减少重复收费。例如,同一机构申请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与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1)认证时,评审时间可压缩20%-30%;
新兴领域专项调整:针对绿色认证、低碳产品认证等新兴业务,设置差异化核算系数,鼓励机构拓展创新业务。
3. 费用透明度提升
费用用途公开:明确收费主要用于CNAS日常运营、国际组织年金缴纳及评审人员劳务支出,避免企业疑虑;
动态公示机制:CNAS官网将定期更新各领域评审人日数参考值,企业可提前预估成本。
4. 惩罚性收费条款新增
违规处理:对虚报能力、隐瞒信息等行为,除终止认可外,需补缴额外审查费用;
整改成本:现场验证整改措施时,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
三、对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1. 成本结构变化
利好中小机构:多领域合并评审可降低综合成本,尤其是同时申请多个认证的企业;
新兴业务激励:绿色、低碳认证的核算系数优惠,鼓励企业布局可持续发展领域;
预算压力增加:年金比例可能随业务规模扩大而提高,需提前规划长期财务。
2. 政府补贴支持
多地政府出CNAS认可奖励政策,可部分抵消认证成本。例如:
上海市松江区:首次通过CNAS认可奖励10万元,复评奖励5万元;
广东省东莞市:给予首次认可单位最高10万元资助;
安徽省芜湖市:新认定CNAS实验室最高奖励100万元。
3. 企业应对建议
优化认证规划:优先选择多领域结合的认证路径,降低评审人日数;
关注地方政策:积极申请政府补贴,减轻前期投入压力;
强化内部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避免因整改产生的额外费用。
四、行业展望与意义
1. 推动行业规范化:通过透明化收费机制,减少灰色操作空间,提升认可公信力;
2. 促进国际化竞争:对标国际核算标准,助力中国认证机构参与全球市场;
3. 加速绿色转型:通过费用倾斜激励绿色认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CNAS此次收费规则修订,既是对国际认可趋势的响应,也是对国内行业痛点的精准施策。企业需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充分利用政策红利,优化认证布局,以更低成本获取更高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认可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中国认证行业有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