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十大认证行业新闻
2025年上半年十大认证行业新闻

2025年上半年认证行业十大新闻:全球合规体系迎来数字化与绿色化革命
1 ISO 9001:2025新版标准发布,重塑全球质量管理体系
2025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 9001:2026质量管理体系新版标准,这是自2015年以来该标准最重要的更新。新版标准核心变化在于新增“数字化流程整合”与“供应链韧性” 两大关键条款,要求企业建立数据驱动决策机制,强化供应链中断应对能力。根据新规,全球认证机构将于2026年起全面切换审核标准,数百万获证企业需在过渡期内完成体系升级。此次修订反映了全球供应链波动加剧和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双重挑战,为质量管理体系设定了新基准。中国认证机构已同步启动新标培训,预计下半年将迎来企业升级高峰。
2 欧美达成碳足迹认证互认协议,降低跨境合规成本30%
2025年上半年国际贸易合规领域最重大突破当属欧盟与美国达成的**碳足迹认证互认协议**。该协议首批覆盖**电动汽车、光伏组件等12类高碳排产品**,企业凭单一认证即可同时进入欧美两大市场,显著简化跨境贸易流程。据测算,此举将使相关产品跨国合规成本降低30%,加速绿色技术全球推广。这一互认机制为**建立全球统一碳核算体系**奠定基础,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已表示考虑加入该框架,或将重塑全球低碳贸易规则。
3 中国实施实验室分级管理,全球首发A+级智能实验室资质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于6月宣布自7月1日起实施 《实验室认可分级管理制度》 ,在全球范围内首创 “A+级”实验室资质。新规要求最高级别实验室必须通过AI检测能力专项评估,涵盖数据溯源分析、智能设备校准等前沿技术领域。这一改革标志着实验室能力评价从“设备精度”向智能决策水平跃升,华为、中检集团等头部机构正积极参与首批评审。分级结果将直接关联政府采信优先级,为产业提供检测能力“新标尺”。
4 国内首批分布式光伏系统分级认证颁发,助力能源转型
在6月11-13日举行的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向正泰安能、TCL光伏科技等五家企业颁发国内首批分布式光伏系统分级认证证书。该认证首次建立光伏系统效率、耐久性、智能运维三维评价体系,设置A至AAA级标准。同期宁德时代获颁全球首张 “零碳电池工厂”认证,涵盖锂离子电池储能舱及磷酸铁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这些成果显示认证体系正成为能源革命关键技术支撑,助推光伏、储能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5 “双碳”合格评定标准体系成形,涉碳认证爆发式增长
市场监管总局在2025年世界认可日活动期间宣布,全国已批准立项涉碳类认证认可行业标准116项,发布67项,形成覆盖十大重点领域的 “双碳”合格评定标准图谱。政策驱动下,上半年碳足迹认证(ISO 14067)需求激增,申请量同比增长210%,其中汽车、电池行业占比超六成。在制度保障方面,国家认监委专设 “双碳”合格评定标准工作组,系统构建直接涉碳(碳排放核算)与间接涉碳(绿色产品)的 “双轮驱动”标准矩阵,为全国碳市场扩容提供技术基础。
6 质量认证服务都市圈发展报告发布,揭示区域认证新格局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发布 《质量认证服务国家级都市圈发展分析报告》,首次披露区域认证密度与经济质量的正相关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16个国家级都市圈及上海大都市圈持有有效认证证书260.26万份,占全国总量63.98%;其中体系认证增速达11.96% ,领跑各类认证。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深圳、广州三地证书持有量居全国前三,长三角都市群每万家企业认证密度达226份,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报告为区域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量化依据。
7 沙特强制认证扩容,中国光伏产品面临新合规门槛
中东市场准入规则迎来重大调整。2025年起,沙特标准组织(SASO)将 光伏组件、储能设备、智能家居产品纳入SABER系统强制认证范围。新规要求:
- 光伏组件需提供25年线性功率保证证明
- 储能设备强制通过热失控安全测试
- 无线产品须标注电磁波吸收率(SAR值)
同时,沙特推行 “一码通”电子标签制度,海关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时核验证书真伪。此举直接影响中国对沙年出口额超200亿美元的绿色科技产品,隆基、华为等企业已加速认证布局。沙特正推动与阿联酋、卡塔尔等海湾国家的认证互认,为中国企业区域化运营带来新机遇。
8 数字技术重塑认证流程,AI审核与区块链存证落地
认证行业迎来技术革命浪潮:
- AI智能审核系统:世通国际认证推出AI驱动远程审核平台,通过机器学习分析企业文档与产线数据,使认证效率提升50%,在某化工企业案例中帮助实现年降本500万元
- 区块链存证应用: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接入区块链技术,认证证书、检测报告实时上链,司法采信率达100%
- 国际互认升级:国际认可论坛(IAF)6月宣布将区块链认证纳入多边互认协议(MLA),推动电子证书跨境通行
这些技术应用正重构信任传递机制,大幅降低合规成本。
9 浦东新区获政策加持,试点认证认可制度型开放
市场监管总局在世界认可日期间宣布四方面举措支持上海浦东新区建设认证认可国际化高地:
- 设立认证认可国际化服务平台
- 试点与境外机构认证结果互认
- 强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上海服务中心
- 支持申报新能源与集成电路领域国家质检中心
这一政策赋予浦东 “一次认证,区域通行”制度创新试验权,特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领域突破外资认证准入限制,为全国制度型开放积累经验。已有20余家跨国认证机构表达入驻意向。
10 世界认可日全国联动,区域经济注入质量动能
2025年6月9日第十八个 “世界认可日”期间,全国掀起 “认证认可服务供应链”主题活动热潮:
- 江苏省盐城市实施五大专项行动,组建服务专班对接新能源产业园,推动“盐城制造”向“盐城质造”跨越
- 东台市开展 “水产品检测进渔港” ,建湖县开放智能终端检测实验室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软联通发展指数(CSCI),北京、上海、苏州位列前三,显示长三角城市群认证支撑力突出
这些活动凸显认证认可作为 “质量基础设施” 在区域经济中的赋能价值,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升级路径。
> 2025年上半年认证领域重大事件影响矩阵
领域 |
政策监管 |
国际合作 |
技术创新 |
区域发展 |
全球规则重构* |
|
|
AI审核系统落地 |
浦东新区制度型开放试点 |
|
|
|
|
都市圈绿色认证密度提升 |
|
CNAS实验室分级管理(AI能力纳入) |
区块链认证纳入IAF互认范围 |
检测报告司法区块链存证 |
质量认证活跃度指数发布 |
纵观2025年上半年,认证行业在政策革新、技术突破和国际合作三大维度取得显著突破。ISO 9001:2025新版标准与欧美碳互认协议重构全球贸易规则,数字化与绿色化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随着AI审核、区块链存证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传统认证模式正向智能信任体系跃迁。在中国市场,浦东开放试点与都市圈认证布局显示区域经济正将质量基础设施作为核心竞争力。可以预见,“标准先行、认证赋能” 将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