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设备采购与生产管理关键记录/证据清单
自动化设备采购与生产管理关键记录/证据清单

二、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
-
2.1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
-
供应商调查问卷/评审表: 评估供应商资质、能力、质量体系、以往业绩。
-
供应商审核报告: 现场或文件审核的记录和结论。
-
合格供应商名录: 经批准可向其采购的供应商清单及供应范围。
-
-
2.2 采购过程:
-
采购订单: 明确物料、规格、数量、价格、交期、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引用。
-
采购合同/技术协议: 更复杂的采购项目需签订合同或协议。
-
-
2.3 进货检验/验证:
-
进货检验规范: 针对不同物料的关键检验项目、方法、抽样计划、接收准则。
-
进货检验报告: 记录来料信息、检验项目、结果、判定结论、检验员、日期。对于关键物料,需保留更详细的测试数据。
-
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检测报告: 如材质证明、出厂检验报告、安全认证证书复印件(CE, UL等)。
-
-
2.4 供应商绩效管理:
-
供应商交货/质量绩效统计表: 记录准时交货率、合格率、问题发生次数等。
-
供应商问题沟通记录/纠正措施报告: 针对供应商来料或服务问题的沟通和处理记录,要求供应商提供CAR。
-
三、 生产制造阶段
-
3.1 生产计划与控制:
-
生产计划/工单: 明确生产任务、产品型号、数量、BOM、工艺路线、计划开始/完成时间。
-
物料领用单/配送单: 记录生产所需物料的发放、使用情况,确保物料可追溯。
-
-
3.2 工艺管理:
-
工艺流程图: 清晰展示生产全过程的主要工序。
-
作业指导书/工艺卡: 详细描述每个工序的操作步骤、设备参数、工装夹具、自检要求、安全注意事项。(自动化设备生产的关键!)
-
设备/工装夹具点检记录: 定期对关键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工装夹具进行状态检查和校准的记录。
-
特殊过程确认记录: 对于焊接、热处理、涂装、胶合等特殊过程,需有过程参数监控记录(如温度曲线、电流电压)和定期再确认记录。
-
-
3.3 过程控制与检验:
-
首件检验报告: 批量生产开始或换线后,对首件产品进行严格检验的记录。
-
过程巡检记录: 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序、关键参数、操作符合性的定期抽查记录。
-
操作者自检记录: 操作工按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的自检记录(可设计在工单上)。
-
关键工序参数监控记录: 如拧紧力矩曲线、压装力-位移曲线、焊接参数(电流、电压、时间)、烧录参数等的自动或手动记录。
-
在制品检验报告: 对半成品按检验规范进行的检验记录。
-
-
3.4 标识与可追溯性:
-
物料/产品标识卡/标签: 清晰标识物料/产品的名称、型号/图号、批次号/序列号、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隔离)。
-
批次管理记录: 记录关键物料/产品的投入、产出批次信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追溯。(非常重要!)
-
-
3.5 设备与测试仪器管理:
-
设备/仪器台账: 包含设备编号、名称、型号、制造商、购入日期、放置地点、责任人。
-
设备/仪器校准/检定计划与证书: 确保用于检验、测量和试验的设备(CMM, 万用表, 示波器, 力传感器, 视觉系统等)量值准确可溯源。
-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与记录: 预防性维护和日常保养的执行记录。
-
-
3.6 生产环境:
-
环境监控记录(如适用): 对洁净度、温湿度有要求的生产区域(如精密装配、涂装)的环境参数监控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