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证书失效企业还在产品包装上标识认证标志,收到22万天价罚单!

ISO证书失效企业还在产品包装上标识认证标志,收到22万天价罚单!

 

 

近日,信用中国官网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引发业界关注。河南某公司在认证证书被撤销后,仍然在产品包装上使用认证标志,最终被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22万元罚款

证书失效仍使用,企业被罚22万元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郏市监处罚﹝2025﹞7号),河南这家公司在"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已被撤销无效的情况下,仍然在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外包装上标识上述认证标志。

监管部门认定,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5年2月10日对该企业作出罚款22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认证标识不是想用就能用

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质量承诺,也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体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国际公认的标准,获得这些认证确实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

然而,一些企业却动起了"歪脑筋":有的认证早已过期却仍在使用的;有的根本没有认证却私自印制的;有的就像本案中这样,认证被撤销后还继续使用的。

这些行为看似是"小聪明",实则是触碰法律红线的大问题。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终只会让企业自身付出沉重代价。

22万元罚单敲响了什么警钟?

其一,诚信经营是企业立身之本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诚信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道德选择,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一旦失去诚信,再大的企业也会失去立足之地。

其二,法律红线不可触碰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任何企图通过虚假宣传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其三,消费者权益不容侵犯
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企业提供真实、全面的产品信息是最基本的义务。任何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最终都会反噬企业自身。

结语

22万元的罚单,不仅是对一家企业的处罚,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警示。在质量说话的时代,企业应当将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上,而不是试图通过虚假宣传走捷径。

认证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不是装饰的图案。只有真实获得并维持认证资格,才能理直气壮地展示给消费者,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希望所有企业都能引以为戒,坚持诚信经营,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赢得市场认可,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首页    行业动态    ISO证书失效企业还在产品包装上标识认证标志,收到22万天价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