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辅材,比如:砂纸)未检验,到底构成不符合吗?

原材料(辅材,比如:砂纸)未检验,到底构成不符合吗?


 

原材料(辅材,比如:砂纸)未检验,到底构成不符合吗?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重要的审核问题。

答案是:不一定直接构成不符合,但极有可能暴露出系统性的不符合。

不能简单地下“是”或“否”的结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以下是作为审核员的分析思路和判定逻辑:

一、核心判定原则:基于风险的思维

ISO 9001标准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基于风险的思维”。对原材料是否检验、如何检验的控制程度,应基于该原材料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即风险大小)来决定。

二、分析判定流程(审核员逻辑树)

您可以遵循以下流程图所示的决策路径来进行专业判断:

 

下面,我们对流程图中的各个判断节点进行详细说明。

1. 组织自身是否有规定?(对应节点B)

这是首要问题。查看企业的体系文件(如《进货检验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 情况A:文件规定“所有原材料必须检验”。

    • 那么,砂纸作为原材料的一种,未检验就构成了不符合。这是执行层面的不符合,直接违反其自身规定。不符合条款: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未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活动)。

  • 情况B:文件规定“重要/关键原材料必须检验,辅材按需检验或验证”。

    • 这需要进入下一步分析。

2. 是否进行了风险评估并作出“免检”的合理决策?(对应节点D)

如果文件允许辅材免检,那么需要核查企业是否履行了管理职责。

  • 符合项: 企业有证据表明他们对砂纸这类辅材进行了风险评估。例如:

    • 评估记录显示,砂纸仅用于产品非关键部位的初步打磨,对最终产品质量影响极小。

    • 砂纸有品牌要求,且一直使用知名品牌,历史数据表明从未因砂纸质量问题导致产品不合格。

    • 对砂纸采取“验证”而非“检验”的方式,如:核对品牌、规格、数量,并保留合格证。

  • 不符合项: 企业没有任何风险评估的证据,仅仅是“觉得没必要检”或“一直没检过”。这表明其“基于风险的思维”未有效应用。不符合条款:8.4.1 总则(未能确定必要的验证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或更原则性的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3. 未检验是否导致了不合格品的产生?(对应节点C)

这是最直接的证据。

  • 如果发现: 因为使用了劣质砂纸(粒度不准、有硬质点)导致产品表面出现划伤,产生了批量不合格品。

  • 那么, 无论企业是否有规定,都构成了严重不符合。不符合条款:8.5.1 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因为这证明了控制措施不足,导致了质量失败。

三、总结与审核结论

情景
审核发现
判定结论
不符合条款
情景1
文件要求全检,但砂纸未检。
不符合 8.5.1
情景2
文件允许免检,但无任何风险评估证据。
不符合 8.4.1
 或 6.1
情景3
文件允许免检,且有充分的风险评估记录支持该决策。
不构成不符合
(属于可接受的实践)
-
情景4
未检验已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严重不符合 8.5.1

给审核员的建议:

在审核时,不应只问“砂纸检没检?”,而应深入询问:

“请问贵公司对砂纸这类辅助材料是如何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评估过它可能带来的质量风险?”

通过这种问法,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度和有效性,从而给出客观、公正的审核结论。

 
首页    行业动态    原材料(辅材,比如:砂纸)未检验,到底构成不符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