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ESG报告信息披露?
为什么要进行ESG信息披露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发布公司财务绩效之外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是公司与监管方和众多利益相关方开展可持续发展议题沟通的有效渠道。在中国,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和“双碳”战略持续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关注程度日益升温。
上市公司积极强化践行ESG理念,围绕ESG的投资亦成为一大发展趋势。而在经历2020年疫情“黑天鹅”之后,全球投资者都更加关注气候环境、社会责任等议题,可持续投资已成为目前金融市场主流投资趋势。
ESG报告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披露政策、评估评级和ESG投资三个维度,其中信息披露政策是开展ESG评级和ESG投资的基础。目前,已有多个国际组织发布了ESG信息披露原则。
这些ESG报告信息披露标准是企业进行ESG治理实践和信息披露的方法依据和行动指南,是投资与评价机构开展ESG投资和评估的逻辑依据,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执行ESG有关政策并进行监管的决策参考。
主流ESG信息披露标准介绍
当前,全球交易所引用的主流披露框架标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GRI、SASB、IIRC等为代表的综合性报告披露框架,另一类是以TCFD、CDP等为代表的聚焦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专题披露框架。
根据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UN SSE)的统计,截至2022年1月5日,全球114家交易所中,提供信息披露指引交易所共63家,接受GRI、SASB、IIRC、CDP、TCFD、CDSB等国际ESG信息披露规则的交易所占比分别为95%、78%、75%、68%、57%和32%。
从强制披露率来看,现有27家交易所强制要求上市企业披露ESG信息,占比不足全球交易所总数的1/4。
如何提升ESG信息披露的专业性
国际ESG信息披露政策和指引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十分显著,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带来了一些启示:
事前规划
鉴于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已经从很多年前的自愿性向合规性要求转变,建议企业将ESG信息披露工作由事后响应转变为事前规划,事中保持对信息的持续采集更新,事后加强数据梳理和分析、而非简单披露。
参考境外披露标准,全面完善标准指标体系
境外ESG信息披露试用范围较广,披露责任相对较大,且具备较为完善的准则要求和指标体系。相对来说,境内ESG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官方指标要求,信息披露的覆盖范围也不够广泛。虽然A股部分板块或成分股上市公司需强制披露ESG报告,但对于境内企业ESG信息披露的总体要求仍以自愿披露为主,相比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境外资本市场,境内资本市场的ESG信息披露范围仍不够广泛。对此,建议管理部门依托ESG评价指标,丰富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建立统一的ESG报告指标体系
统一的ESG指标体系能帮助我们解决目前ESG披露定性指标的披露占比过高、定量指标披露占比较低、披露指标口径不统一、可比性不够好等等问题。对于这点,境内ESG可以说是奋起直追。
(此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